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卤素单质毒性原理

卤素单质毒性原理

时间:2024-12-23 来源:意涩情感网
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,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,生成次氯酸和盐酸,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有害影响。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,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,使呼吸道黏膜浮肿,大量分泌黏液,造成呼吸困难。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剧烈咳嗽,症状重时,会引发肺水肿,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。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、呕吐、胸口疼痛和腹泻。

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、支气管、细支气管和肺泡,导致相应的病变,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。人体对氯的嗅阈为0.06mg/m³,90mg/m³可致剧咳,120~180mg/m³,30~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,300mg/m³时,可造成致命损害,3000mg/m³时,危及生命,高达30000mg/m³时,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。

氯气的中毒机制在于其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,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。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、充血和坏死,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,并可形成具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。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,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,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,发生细支气管炎、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。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,加重缺氧状态;高浓度氯吸入后,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。

其他卤素单质如溴、碘等也具有类似毒性,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。在接触卤素单质时,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,避免吸入或摄入,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。
Top